首页 > 其他小说 > 大明:舍弟朱元璋 > 第七十三章 风雨前夕(中)

第七十三章 风雨前夕(中)(1/2)

目录

到得戌时,晚霞漫天。俩人在院落言及徐州的事情,姜丽听得徐州起兵叛乱时,眉头不由得紧蹙,眸光低垂,犹自盯着笼上石案的霞光,不知想些什么,许久微微轻叹出声:

“徐州的地理位置对于本朝而言,其实相当独特,公子应是知晓的,徐州自古便是北国锁钥、南国门户,更有南北大运河穿境而过,大都自迁徙以来,所需的税粮畜禽、织锦贡茶之类的物资转输多依赖南北大运河的漕运,因此本朝对徐州一地向来重视……”

那边再不忍说下去,朱兴盛暗自轻欸,他何尝不知姜丽的未尽之语。芝麻李与赵均用等人如今风光无两,统军六万余众,割据一域。但之后呢,来自元大都的平叛大军开拔徐州,血腥的镇压之下,战火无可避免,而为之生死流离的却都是寻常百姓。

在明确日后要推进的事情落定下来,他的心绪便难免地沉重起来。

兴许很久以后他会挟着沛然而莫之能御的大义去扭转、改变一些东西,但于当下而言,总归不过沧海一粟,力所能及地给予寨外灾民以生的希望,便也仅于此了。

“欸,兴百姓苦,亡……”朱兴盛的话方脱出口,便自觉失言,赶忙顿住,抬头瞧着那边姜丽的面色,果不其然的黯然了些许,有心开口申辩什么,嘴唇动了片晌,终究只是长叹一气。

“亡,百姓亦苦……”姜丽露出一抹苦涩,缄默片晌,罕见的怅惘,低声喃语,“天历二年,关中大旱,饥民易子而食……至正十三年,变钞为母,黄河改道,天下暴乱四起,遍地的烽烟,这些在前朝百载难得一遇的天怒人怨……怎到得本朝,偏是如此频繁,如此的苟刻……”

嗓音忽的哽住,落向朱兴盛的目光分外落寞:“本朝当真如此不堪么……本朝对中原的政策历来稀松,为何人人都要反?人人都想反?”

姜丽的眼睛不见往日的清澈灵动,罩着一层水雾,夕阳里姣好的面容浮动着低落的意味,朱兴盛目光定定地对上她的视线,却不知该如何开口慰藉。

大元的颓势本就源于多重方面,冰河期的剧烈激荡,频生的极寒气候,四等民族制度将种族的冲突推向高峰,并行的蒙元治理与汉家治理充满着难以调和的矛盾……

抛去天灾成分,人祸方面多少是因为天性散漫的蒙古人对于统治、对于汉家的儒学治理嗤之以鼻,下马无意治天下,而上马打天下才是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最乐意的事情。

如此种种的因素之下,继承汉文化的大元王朝,在漫长的华夏历史里,留下风格迥异却一脉相承的文明烙印。

朱兴盛沉吟片晌,斟酌着用词,郑重言道:“蒙元几代朝廷也试图消除各种天灾的影响,寒者有衣,饥者有食,死者得葬,赈济而为后……作出的努力总归不输汉家王朝。”

“哈,早些在合淝县时,公子尚且说着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,怎的当下却记念起本朝的功绩。”姜丽强颜欢笑一声,随后深吸一口气,凝注着对面的眼睛,眸光几分复杂,眨了眨,认真道:

“我总归是蒙古人,眼下些许的难言心绪到底是会有的,但我其实并不怎么喜欢大都,更不喜欢上都,反而喜欢唐时气象,北宋风雅……实在是离经叛道的喜欢了,但就是喜欢,像喜欢重二你一样。”

听得后半句,朱兴盛面色不由得怔了怔,目光陡然定在那边。相处这么久,尤其姥山岛一行过后,再面对姜丽,便是铁石般的心肠,也已被绕指柔的情意吞没。

但如何进一步明确俩人之间的关系却迟迟难以得到推进。这时那边大大方法地说出来,却忽然有种“哦,这是喜欢我的女子,也是我渐渐心动的女子”这样的恍惚感觉。

“因为这样那样的喜欢,我也一直对徐州心生向往,无论是汉文化,亦或是风景,徐州皆是浩繁难数的,它不该遭遇战火的荼害,前朝时金兵咎恶,逢城便破,这片大地已失去太多记忆,更不应再如此。”

那边犹自说着,小手抚上耳鬓,时隔半月,她的发尾末梢虽是过了耳侧,但尚不能挽鬟梳鬓,眼下瞧着朱兴盛未作回应的沉默模样,擦过夕阳辉光的唇角隐隐得苦笑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援藏干部:我从基层步步为营 型月,人类爱模拟器 换亲后成了嫡姐对照组 慰风尘 京眠沉溺 贤妻孝媳重生后,摆烂不干了 阴缘不断 三兴季汉 凡人:重生张铁,以杀证长生 S级高危人格,你管这叫小可怜?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