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明长歌 > 第十章 逆风 (下)

第十章 逆风 (下)(2/2)

目录

原本在李如松的计划中,还准备替三人揽下“强征”友军战马之责,上报说自己在派亲信求援之时,曾经口头给李彤下过一道命令,准许他为了援军及时赶到,征集开城之内的所有坐骑。如此,三人的举动,就成了奉命行事,朝廷中那些不清楚自己领了哪国俸禄的家伙,无论如何都无法借题发挥。

而现在,光是替三人揽责,肯定行不通了。当众痛殴藩属之国官员这件事,李如松这个御倭提督,都轻易不敢去做,却被三人做了个痛快。一旦被朝鲜使节咬住不放,上告到北京。接下来,肯定有无穷无尽的弹劾在等着三人。除非三人能让各自背后的家族全力出手,否则,肯定招架不住。

“怎地,他们打那些脚踏两只船的朝鲜二五仔,还打错了?”见李如松和李如梅兄弟俩,脸色都越来越凝重,祖承训非常郁闷地跺脚,“我怎么就觉得打得好,打得痛快呢?大少爷,要不然这样,你把这事儿,算在我头上。是我气愤不过,故意唆使他们三个打的。这样,他们三个就能成了从犯,我才是主谋。朝鲜人和朝廷那边有啥不满,尽管都对着我。反正我这条命都是他们三个救的,拿官职相还也是应该。朝廷中那些王八蛋,总不能为了给藩国人出气,就要求皇上砍了我的脑袋!”

“胡说,你以为你是谁?你来做主谋,就能将他们三个都摘出去?!”李如松又翻了白眼儿,不屑地数落。“且不说他们三个早就木秀于林,你仔细想想,他们三个自打到朝鲜以来,不知不觉间,都得罪了谁?这些人,哪个在朝堂上没有三两个铁杆儿。人家以前没报复他们,是因为实在抓不到太好的把柄,这回,把柄已经送上门了,怎么可能轻易放过!”

“那,那怎么办?我刚才说,他们三个高升的机会,不差这一回,也是您觉得不妥当。”祖承训越听越烦躁,再度用力跺脚。“而您这儿,除了记下这份人情,一时半会儿,又想不出更好的主意来。”

“这个人情太大,光记在心里不妥当!”李如松又看了他一眼,叹息着摇头,“咱们李家,也不能开这种白白让别人救命,却装作啥都没发生的先例。否则,以后谁还肯死心塌地跟着咱们?老五,你去后帐箱子里,亲自去把剩下的那几张空白告身给我拿过来。趁着我这御倭提督还管点儿用,先把他们舍命救援袍泽的奇功给酬了。”

“大哥,参将,参将前头,可是没一个’试’字!”李如梅被自家兄长的决定吓了一跳,赶紧低声提醒。

大明朝为了鼓励将士们英勇作战,同时也为了奖励领军主帅的忠诚,通常在出征之前,都会下发若干空白告身到主将手里。而主帅为了鼓舞士气,也会根据麾下弟兄们的表现,在某次战斗后,直接将功劳最大的几人的名字,填到空白告身里,然后再上报朝廷。

这些空白告身,被朝廷接到之后,通常只是走个过程,很少,甚至从来不会给予驳回。只是告身数量有限,并且级别越高越为稀缺。到了参将这级,总数也就三五张,主帅轻易不会使用。至于副将,辽东军二十年来,还没提前发出去任何一份。

“李子丹按照平壤之战前的功劳,就应该是加衔参将了,只是朝廷批复得太慢而已。即便光算截杀倭寇溃兵的功劳,将加衔改为实授,也不算破格。被他救了性命的将士们,更不会觉得为兄偏心!”听出李如梅话语中的劝阻之意,李如松疲倦地笑了笑,轻声解释,“而张守义屡立大功,再不给予一个单独的营头,也是屈才。为兄保他一个加衔参将,再让他出去单独领一营兵马,也是为了鼓励弟兄们以他为楷模。至于刘继业,年龄比他们两个小,资历也略有不如,暂且只能做个游击。也不用加衔了,直接给了告身就是!”(注1:加衔参将,有参将头衔和俸禄,实权却还是游击。属于明代军中的惯例。)

“这……,也好!”李如梅迅速明白了自己哥哥的良苦用心,犹豫着点头。

李彤、张维善和刘继业堵着朝鲜军营强征战马之举,不仅仅是救了李如松的性命,也给宋应昌解决了一个大麻烦。所以,将三人的名字在空白告身上填好之后,备倭经略宋应昌那边肯定不会做任何阻挠。如此,三人的升迁之事,稍微操作一下,就肯定会在朝鲜官员的告状信之前,抵达北京。

只要三人的升迁,成为事实。接下来再评议功劳和过错,就是在升迁之后的基础之上。三人就相当于平白多了一次机会,无论第二次的评议结果如何,都不会比现在难看。辽东李氏,也不会亏欠三人太多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末世:我在避难所当收租婆 援藏干部:我从基层步步为营 型月,人类爱模拟器 换亲后成了嫡姐对照组 慰风尘 京眠沉溺 贤妻孝媳重生后,摆烂不干了 阴缘不断 三兴季汉 凡人:重生张铁,以杀证长生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