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明长歌 > 第二十五章 时代 (下)

第二十五章 时代 (下)(2/2)

目录

“自打你们三个沙场扬名之后,整个秦淮河上,曲风都焕然一新。大伙去喝酒时,谁要是腰间不挎把刀,姐儿都不给好脸色看!”

“明德堂那边,有几个同学,年初也去边塞投军了。据说临走前的那天晚上,十几条画舫的女校书,歌舞相送……“

……

大伙你一句,我一句,听起来虽然乱,却很快就让李彤、张维善、刘继业三个,得知了一个清晰的事实。那就是,如今他们哥仨,已经成为南京国子监所有同窗和师弟们的楷模。而秦淮河上那些歌姬和舞姬们,更是拿他们兄弟三个,当作为挑选意中人的样板!

两厢合力之下,整个南京城,都刮起了一阵尚武之风。文贵武贱的话题,从去年冬天起就失去了关注。而投笔从戎,则成为很多学子心中的梦想。(注3:此处为史实,壬辰之战期间,投笔从戎之风大盛。有妓院头牌还出钱资助自己的心上人,让他们去投军报国。)

这些话,让李彤、张维善和刘继业三人的心情,顿时好转了许多。然而,当大伙问起朝廷为何不挟大胜之威,将倭寇一举消灭,甚至杀入日本,饮马平安京之时,三人却只能苦笑着说自己职位低微,无资格置喙朝廷决策。

这个理由,当然说服不了人。好在同窗们都懂得分寸,见他们三个不愿意细说,也不再强人所难。

当晚,大伙就在国子监旁边的媚楼中,喝了个酣畅淋漓。第二天,又来了另外一波同窗,再度狂歌痛饮。如是连续逍遥了足足小半个月,直到每波同窗都聚过了第二轮,三人身边,才终于恢复了安宁。而哥仨各自赴任的日期也迫在眉睫了,不得不告辞了家人,收拾起心中的骄傲和沮丧,分头启程。

浙江都指挥使衙门设在杭州,有水路与南京相连。李彤和刘继业乘坐江船顺流而下,不过五六天的光景,就已经抵达了目的地。指挥使衙门的上司和同僚们,原本还担心他们两个凭借在朝鲜的赫赫战功和皇帝的宠信,强行夺走都指挥使衙门里有数的几个肥缺,因此早就准备好了各种说辞和手段,想让他们两个适可而止,却不料,二人拜见过都指挥使沈某之后,竟然主动提出,接管最苦最穷的海防营,顿时,大伙儿个个笑逐颜开!

那都指挥使沈某,虽然是个武将,心思却如同文官一样仔细。唯恐自己这边做得太过分,让万历皇帝或者朝中某位高官,怀疑自己故意排挤新人,结党营私。所以赶紧主动提出来,要将某几处盐场、钞关和海港的守御差事,划归李佥事和刘参将负责。然而,李彤和刘继业,却坚决不肯接受。双方推让再三,直到刘继业开始赌咒发誓,才终于让沈都指挥使安心地将善意收回。同时也愈发觉得,新来的李佥事和刘参将见过大世面,志向高远,前程不可限量。

志向高远的年青人,不可能在他的帐下蛰伏太久,更不会窥探他的都指挥使之位。所以,沈某人当即下定决心,要跟两位年轻人结个善缘,以图将来。在他的暗地和明面支持下,李彤和刘继业两人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顺风顺水。又花了不到半个月时间,就走完了所有手续,正式到海防营走马上任。

因为事先得到过袁黄的指点,二人对海防营的衰败,心中提前做好了准备。尽管如此,当他们抵达海防营的驻地宁波卫之时,依旧被眼前的荒凉景象给吓了一大跳。

只见偌大的水寨,居然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建筑,所有楼台都年久失修,房顶上的杂草长得有三尺高!而港口之中,也看不到一艘大船,只有三五艘比驴车大不了多少的扁舟,在破旧的栈桥上且沉且浮!

目录
新书推荐: 华娱之我在圈内当大佬 末世:我在避难所当收租婆 援藏干部:我从基层步步为营 型月,人类爱模拟器 换亲后成了嫡姐对照组 慰风尘 京眠沉溺 贤妻孝媳重生后,摆烂不干了 阴缘不断 三兴季汉
返回顶部